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工作>>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20-10-15 21:53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中文:智能制造工程

英文: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代码:080213T

二、专业简介

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业以太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强的专业,专业培养以面向智能制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智能技术应用为特色。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体系;以机械制造为基础,融合机、电、信息技术,将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作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智能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的设计制造、工程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为此,学校于2019年设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制造强国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在先进制造高端企业、跨国公司和科研院所从事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产品的设计制造、工程开发、科学研究以及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标准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1、道德修养

2、民族精神

3、理想信念

4、国际视野

5、人际交往

6、团队合作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实现。

2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力量,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现。

3、成为对人类和社会有责任感的工程师,通过《公益劳动》、《劳动教育生产实践》、《美育认知实践等课程及组织参与公益活动来实现。

4、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和吸取先进事物,通过《人工智能应用(Ⅰ)(Ⅱ)》、《智能制造专业概论》、国际智能装备展会、国外专家学者讲座及工作坊、参加国内、国际类专业竞赛等共同实现。

5-6、能够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具备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专业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联合设计等共同实现。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前沿进展知识(国内外)

术、信息与通讯等)

7、终身学习能力

8、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9、逻辑思维能力

10、现场工作能力

11、实验室工作能力

12、表达、交流能力

13、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14、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3、培养学生的数学、自然及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管理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设计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主要通过《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A》、《大学化学》、《工程力学A》、《热工学B》、《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应用(Ⅰ)(Ⅱ)》、《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等课程实现。

4、扎实的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专业知识,通过贯穿各年级的《设计与制造(Ⅰ)(Ⅱ)(Ⅲ)》、《人工智能应用(Ⅰ)(Ⅱ)》、《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来达到此目标要求。

5、掌握为专业服务的文献检索、软件设计与编程等知识,通过《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语》、《机器人编程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CAD软件及应用》等课程实现。

6、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通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研讨课》、《智能制造专业概论》、《人工智能应用(Ⅰ)(Ⅱ)》等课程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参观等共同实现。

7-9、综合素质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期间开设《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机械创新与实践》、《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设计,将设计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及运用设计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1、现场工作能力、实验室工作能力,通过专业实验、综合实验、《机械制图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智能制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大量工作坊、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共同实现。

12、能够熟练运用草图、设计软件以及言语和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CAD软件及应用》、《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等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小组合作、联合设计、各种竞赛、比赛、项目实践共同实现。

13、熟练使用智能加工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通用的现代信息工具使用方法,通过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及深入企业来实现。

14、具备卓越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各类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联合设计、工作坊、比赛竞赛等共同实现。

1、身体健康

2、心理健康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入学教育》、《体育》、《军事理论》、《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美学教育

2、审美素养

3、艺术修养

1、培养认知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通识教育课、个性化课程等,参加各类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2、提升对美的接收和鉴赏能力,以及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通过通识教育课、个性化课程等,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3、具有符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通过通识教育课、个性化课程等,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通过日常公益劳动和实验室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四、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依据学校定位与社会发展,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的能力;掌握扎实的自然基础理论和机械、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知识及应用能力,能从事智能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道德,遵循工程伦理,自觉履行工程师职责,在进行涉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与评价中,能够正确理解和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目标2: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工具,且能综合应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厂运行及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

目标3:具有国际视野、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

目标4: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五、毕业要求

(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实现途径(课程支撑)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相关知识领域

实现途径(课程支撑)

1.工程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该专业所必需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导论、机械图学A、大学物理A、热工学B、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大学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机器人编程、设计与制造(Ⅰ)(Ⅱ)(Ⅲ)、流体力学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 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应用(Ⅰ)(Ⅱ)、AR/VR及应用、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

1.2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能力;

1.3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

1.4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1.5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识别和判断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以及运行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能借助数学和自然科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

设计与制造(Ⅰ)(Ⅱ)Ⅲ)增材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智能装备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建筑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机械创新与实践、机械创新设计、毕业设计。

2.2能够借助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理,进而提出各种可行解决方案,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对解决方案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与评价。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运用创新方法与工具,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安全与健康、法律与文化等多种因素。

3.1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设计、智能制造单元设计与集成、智能机器设计、知识库系统与网络等技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并能够将创新方法与工具应用于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确定;

设计与制造(Ⅰ)(Ⅱ)Ⅲ)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流体力学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Ⅰ)(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

3.2能够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型设计方案,并能对方案进行技术分析、论证,确定方案的合理性;

3.3能够结合实践经验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提升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与环境、安全与健康、法律与文化等因素对方案进行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价。

4.研究:能够基于智能制造系统中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制定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能够综合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应用本专业和领域的科学原理对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观察,进而能够发现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智能传感与控制(实验)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实验)设计与制造(实验)、大学物理实验A、电工实习、机械创新与实践、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

4.2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制定并实施解决相关科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对提出的科学命题进行证实;

4.3能够采用科学方法,把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及演绎,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制造系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表达、预测与模拟,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相关方法及工具的局限性。

5.1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智能制造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达、模拟与预测;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机器人编程、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Ⅱ)智能传感与控制(Ⅰ)(Ⅱ)、AR/VR及应用、增材制造技术、CAM软件及应用、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及毕业设计。

5.2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理解相关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从而对工具进行评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智能制造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解释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解决方案的合理分析,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6.1在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中,熟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智能制造企业管理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能制造专业导论、人工智能应用(Ⅰ)(Ⅱ)、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创新设计、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建筑机器人、有限单元法、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劳动教育生产实践、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类课程设计、专业综合类训练实践课及毕业设计。

6.2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与评价智能制造系统制造、运行过程以及相关产品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促进作用,履行应承担的责任;

6.3在考虑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的问题解决方案时,能够识别当前工程背景下的约束条件,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理论及实践知识,分析并评价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过程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客观环境的影响;

设计与制造(Ⅰ)(Ⅱ)Ⅲ)、增材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专业概论、劳动教育生产实践、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专业研讨课、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

7.2能够追踪智能制造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总结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7.3理解和评价智能制造系统的制造和使用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主动探索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智能制造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金工实习、劳动教育生产实践及生产实习。

8.2理解并履行智能制造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智能制造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项目团队中,以及在智能制造系统或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开展有效的工作。

9.1能够认知团队形成的步骤和生命周期,解释任务和团队工作过程,分清团队的作用与责任,分析每个成员的目标、需求和特征(工作风格、文化差异等),分析团队的强项和弱点;

体育、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9.2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实施有效交流(聆听、合作、提供和接受信息),进行正面和有效的反馈,实现项目的规划、安排和执行,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和决策力),谈判并解决冲突;

9.3能够解释团队的整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实施团队工作的过程管理,实施领导并展示组织风格(指导、教练、支持、授权),妥善处理组织内外的关系,包括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与外部的关系,能够在组织内外进行较好的交往,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融合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规范地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能够阅读智能制造工程相关领域文献资料,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1能够规范地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表达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处理过程和结果;

大学英语、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语、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生产实习、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及毕业设计。

10.2能够就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10.3能够阅读智能制造工程相关的外文书籍与文献,了解国内外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能够在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理解与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应用整合思维方法,在智能制造系统或产品研发的项目团队中应用。

11.1能够组织和管理智能制造工程项目,认知项目经济与管理内涵,应用项目成本核算与进度控制,开展质量检测和安全保障,认知复杂系统安全预案的必要性;

行为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设计与制造(Ⅰ)(Ⅱ)课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及毕业设计。

11.2能够组织复杂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并能从中认知或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运行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12.1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针对科学与技术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并进行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研讨课、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毕业实习与设计。

12.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及其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注:√ —支撑

 

六、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七、核心课程

设计与制造(Ⅰ)、设计与制造(Ⅱ)、设计与制造(Ⅲ)、智能传感与控制(Ⅰ)、智能传感与控制(Ⅱ)、人工智能应用(Ⅰ)、人工智能应用(Ⅱ)、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Ⅱ)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劳动教育生产实践美育认知实践、机械制图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设计与制造(Ⅰ)课程设计、设计与制造(Ⅱ)课程设计、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机械创新与实践、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智能制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九、主要专业实验

设计与制造()实验、设计与制造()实验、设计与制造()实验、智能传感与控制()实验、智能传感与控制()实验、人工智能应用()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实践、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实验等。 

十、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十一、各类课程学分、学时结构表

课程类别

学分数

百分比(%

学时数

百分比(%

通识教育必修课

33.5

20.3%

670

29.96%

学科基础课

42.5

25.8%

776

34.70%

专业基础课

18

10.9%

328

14.67%

专业核心课

8.5

5.15%

168

7.51%

专业选修课

10

6.06%

160

7.16%

通识教育选修课

8

4.85%

134

5.99%

实践教学

40.5

24.55%

45.5

合计

161

2236学时+45.5周

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

4

2.42%

 

 

毕业需要达到的最低学分

165

实践教学总学分

17.25+40.5

35%

 







十二、各学期教学环节进程安排表

                 项

    周

                      目

           数

 

       

理论课

实验

实践

实习

课程设计

军事技能

考试

(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教育

毕业答辩

其他

总计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14

 

2

 

 

 

2

 

 

 

18

第二学期

15

 

 

 

 

2

2

 

 

 

19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

12

 

 

5

 

 

2

 

 

 

19

第四学期

16

 

 

1

 

 

2

 

 

 

19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

15

 

1

 

2

 

1

 

 

 

19

第六学期

12

 

2

3

2

 

 

 

 

 

19

第四学年

第七学期

12

 

 

3

4

 

 

 

 

 

19

第八学期

0

 

 

1

 

 

 

13

1

 

15

合计

96

0

5

13

8

2

9

13

1

 

147

说明: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研讨课、从业实践不填入此表。 

 

十三、以周开设的独立实践教学安排表

课程代码

实践教学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课学期

开课说明

10151002

入学教育

Entrance   Education

0

1

1

 

10151003

劳动教育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0

1

7

必修,学制期内不间断

19227303

劳动教育生产实践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1

1

1

 

19227005

美育认知实践

Cognitive Practi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1

1

1

 

19151002

军事技能

Military Skill

2

2

2

 

16227301

机械制图实训

Mechanical   Drawing Practice

1

1

3

18周开设

10037911

金工实习 A

Metal   Working Practice A

4

4

3

 

16227501

电工实习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1

1

4

19周开设

19227701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研讨课

Seminar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0.5

0.5

4

 

19227702

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

Project   Design of Production System Intelligentization

2

2

7

 

19227703

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Ⅰ)

Project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Ⅰ)

2

2

5

 

19227704

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Ⅱ)

Project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Ⅱ)

2

2

6

 

16227303

机械创新与实践

Design &   Practice of Mechanical Creative

1

1

5

 

19227705

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2

2

7

1-2周开设

19227706

智能制造综合实训

Comprehensive   Training

2

2

6

 

10037906

生产实习

Engineering   Practice

3

3

6

17-19周开设

10037907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3

3

7

17-19周开设

10037908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Project(Thesis)

13

13

8

 

16227005

毕业答辩及毕业教育

Defense of   Graduation Project & Graduation Education

0

1

8

 

16227004

从业实践

Before   Graduation

0

2

8

 

合计

40.5

45.5

 


十四、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开课

学期

计划

周学时

理论

实验

上机

实践

通识教育课

必修

16121001

形势与政策(1) Situation and   Policy(1)

0.5

8

2

 

 

6

2

2

16121002

形势与政策(2) Situation and   Policy(2)

0.5

8

2

 

 

6

4

2

16121003

形势与政策(3) Situation and   Policy(3)

0.5

8

2

 

 

6

6

2

16121004

形势与政策(4) Situation and   Policy(4)

0.5

8

2

 

 

6

7

2

1012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ure and Fundamentals Laws

3

52

40

 

 

12

1

4

161210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mpendium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3

52

40

 

 

12

2

4

1012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52

40

 

 

12

3

4

161210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5

68

52

 

 

16

4

4

16111001

体育(1) PhysicalEducation(1)

1

32

6

 

 

26

1

4

16111002

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2)

1

32

6

 

 

26

2

4

16111003

体育3 Physical   Education(3)

1

32

6

 

 

26

3

4

16111004

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4)

1

32

6

 

 

26

4

4

19141001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0.5

18

8

 

 

10

1

4

19151003

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Health   Education

2

40

24

 

 

16

1

4

19151001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

36

24

 

 

12

1

4

19091001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2.5

48

32

 

 

16

1

4

19091002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2)

2.5

48

32

 

 

16

2

4

19091003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3)

1.5

32

16

 

 

16

3

4

19091004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4)

1.5

32

16

 

 

16

4

4

19231401

大学计算机 CollegeComputer

1

32

8

 

24

 

1

4

小计

33.5

670

364

 

24

282

 

 

 

英语类课程多目标培养:具体见2019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细则。

选修

191560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1)

Career Planning & Careers Guid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1)

0.5

10

10

 

 

 

2

2

19156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

Career Planning & Careers Guid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2)

0.5

10

8

 

 

2

3

2

19156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3)

Career Planning & Careers Guid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3)

0.5

8

6

 

 

2

5

2

191560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4)

Career Planning & Careers Guid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4)

0.5

10

8

 

 

2

6

2

其他

6

在第2-7学期完成,详见全校公选课要求。

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为必选。

小计

8

38

32

0

0

6

 

 

学科基础课

必修

19102001

高等数学A(1)

Advanced Mathematics A(1)

4.5

72

72

 

 

 

1

6

19102002

高等数学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2)

5.5

88

88

 

 

 

2

6

10102010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2

32

32

 

 

 

3

4

10102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

48

48

 

 

 

4

4

19102007

大学物理A(1)

College Physics A(1)

3

48

48

 

 

 

2

4

19102008

大学物理A(2)

College Physics A(2)

3

48

48

 

 

 

3

4

19102012

大学物理实验A(1)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A(1)

1

32

0

32

 

 

2

4

19102013

大学物理实验A(2)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A(2)

0.5

24

0

24

 

 

3

4

19102016

大学化学 Universal Chemistry

1.5

32

24

8

 

 

1

4

19232403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C

2.5

56

24

 

32

 

2

4

19102022

机械图学A(1)

Mechanics  graphics   A(1)

2.5

48

40

 

 

8

1

4

19102023

机械图学A(2)

Mechanics  graphics   A(2)

2.5

48

32

 

16

 

2

4

19222501

电工电子学A(1)

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   A(1)

2.5

48

40

8

 

 

3

4

19222502

电工电子学A(2)

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   A(2)

2.5

48

40

8

 

 

4

4

19022801

工程力学A

Engineering Mechanics A

4

72

64

8

 

 

3

6

19032001

热工学B

Thermal Engineering B

1.5

24

24

 

 

 

5

4

19222701

智能制造专业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0.5

8

8

 

 

 

1

8

小计

42.5

776

632

88

48

8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223702

设计与制造(Ⅰ)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Ⅰ)

4.5

80

64

8

 

8

5

6

19223703

设计与制造(Ⅱ)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Ⅱ)

4

72

56

16

 

 

5

4

19223704

设计与制造(Ⅲ)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Ⅲ)

3

56

48

8

 

 

6

4

19223705

人工智能基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

2.5

40

40

0

 

 

4

4

19223706

智能传感与控制(Ⅰ)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Ⅰ)

2

40

32

8

 

 

5

4

19223707

智能传感与控制(Ⅱ)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Ⅱ)

2

40

32

8

 

 

6

4

小计

18

328

272

48

 

8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224701

人工智能应用(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Ⅰ)

2

40

32

 

 

8

5

4

19224702

人工智能应用(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Ⅱ)

2

40

32

 

 

8

7

4

19224703

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echnology(Ⅰ)

2

40

32

 

 

8

6

4

19224704

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Ⅱ)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echnology(Ⅱ)

2.5

48

32

16

 

 

7

4

小计

8.5

168

128

16   

 

24

 

 

专业选修课

选修

19225305

CAD软件及应用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1

32

8

 

24

 

2

4

10035906

机械创新设计

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

1.5

24

24

 

 

 

5

4

19225701

AR/VR及应用

AR/VR and Application

2

32

32

 

 

 

6

4

19225702

有限单元法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1.5

24

24

 

 

 

6

4

19225703

增材制造技术

Additio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1

24

16

 

 

8

6

4

19225704

建筑机器人

Construction Robot

2

32

32

 

 

 

7

4

10035916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n English

1

16

16

 

 

 

6

4

19225705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

32

32

 

 

 

5

4

16225611

人机工程学B

Ergonomics B

2

32

32

 

 

 

6

4

19225706

智能装备运维与健康管理

Oper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1.5

24

24

 

 

 

7

4

16225607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terprises

2

32

32

 

 

 

7

4

19225707

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Lean Manufactur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

32

32

 

 

 

6

4

19225708

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2

32

32

 

 

 

6

4

19225111

机器人编程 (Python)

Robot Programming (Python)

2

32

32

 

 

 

6

4

19225709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2

32

32

 

 

 

6

4

19225710

数控技术

CNC Technology

2

32

32

 

 

 

7

4

19225711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

32

32

 

 

 

5

4

19225712

流体力学及液压与气压传动

Fluid Mechanics   & Hydraulic and Penumatic Transmission

2

32

32

 

 

 

6

4

16105309

运筹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   Research

2

32

32

 

 

 

6

4

19055301

行为经济学

Behavioral Economics

1.5

24

24

 

 

 

4

4

16055501

工程项目管理C

Congstrction Project   Managemengt

1.5

24

24

 

 

 

6

4

小计

36.5

608

576

 

24

8

 

 

毕业最低要求10学分,含2学分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课程。

 

十五、各学期学分、学时统计表 

     项   目

学  

学期总学分

实践总学分

理论总学分

理论总学时

教学周总计

学期平均周学时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23

5.6

17.4

286

14

20.4

第二学期

24

6.5

17.5

288

15

19.2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

23

5

18

254

12

21.2

第四学期

17.5

1.5

16

204

16

12.75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

17.5

3

14.5

214

15

14.27

第六学期

15

7

8

122

12

10.2

第四学年

第七学期

12

7

5

66

12

5.5

第八学期

15

15

0

0

0

 

合计

147

50.6

96.4

1434

96

14.8

说明:选修课不计入上表;

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2学分计入毕业学年秋季学期;实践2学分计入毕业学年春季学期。


十六、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图

(1)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图

 

1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图

 

 

2)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间的先后修关系图

图2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间的先后修关系图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辅修课程模块

核心模块及相应实践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基础模块

(含实践)

 

19223701

设计与制造(Ⅰ)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Ⅰ)

4.5

19223702

设计与制造(Ⅱ)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Ⅱ)

4

19223703

设计与制造(Ⅲ)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Ⅲ)

3

19223704

人工智能基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

2.5

19223705

智能传感与控制(Ⅰ)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Ⅰ)

2

19223706

智能传感与控制(Ⅱ)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Ⅱ)

2

核心模块
  及相应实践

19224701

人工智能应用(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Ⅰ)

2

19224702

人工智能应用(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Ⅱ)

2

19224703

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Ⅰ)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echnology(Ⅰ)

2

19224704

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Ⅱ)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echnology(Ⅱ)

2.5

19227703

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Ⅰ)

Project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Ⅰ)

2

19227704

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Ⅱ)

Project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Ⅱ)

2

19227702

生产系统智能化项目设计

Project Design of   Production System Intelligentization

2

19227705

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2

19227706

智能制造综合实训

CNC Comprehensive Training

2

 

 

专业负责人:赵坚       教学副院长:苏刚

教务处处长:赵国敏      院    长:赵坚

上一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下一条:机械电子工程(2025版)
关闭窗口
[城建首页] |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招生办公室]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Copyright © 2012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城建大学-机电楼406 邮政编码: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