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教育>>相关下载>>正文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度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2023-11-04 14:18 潘雷 

一、基本情况

1.1学位授权点发展历史及内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在2012年我校成立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学科调整,整合学院自动化系、机械工程系与建筑电气系发展而来,共涉及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2018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位点拥有一支教学优秀、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硕士生导师15。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8项,横向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90余件。已具备了良好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环境,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2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培养目标

学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学术表达、交流与写作能力。

3)在本学科领域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所从事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5)可在工业自动化、建筑智能化、智慧城市、建筑施工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可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2.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学位授予条件,按照《天津城建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天城大政〔2021〕44号)执行。须符合: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本人培养计划中全部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

(三)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且通过论文答辩;

(四)申请授予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理工类(除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学科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1)至(3)之一。

(1)在SCI、EI、SSCI、A&HCI、CSCD、CSSCI收录期刊或天津城建大学学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2)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

(3)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及以上,并具有政府颁发的奖励证书;

学术论文、专利第一单位须为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研究生本人须为第一完成人(含指导教师为第一完成人,硕士研究生为第二完成人),且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提供论文正式录用证明的视同为发表。

二、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学位点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的需求及京津冀区域人才需求,聚焦天津市智慧城市、1+3+4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联合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动态测控、智能诊断及修复再制造技术”“ 仿真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4个学科方向。具体如下:

方向一:动态测控、智能诊断及修复再制造技术

面向机电工程装备的故障特征提取和智能辨识、在线智能检测策略、振动与噪声测试与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装备远程诊断模式、机群式最优控制策略、装备工况安全健康监测和智能诊断、动载荷下工作状态监测技术、装备养护与维护技术、装备及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技术、过程的集成状态自检测与自修复理论及技术等。本研究方向在智能机电装备的智能检测与诊断、振动与噪声测控、云制造及机器人方面,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授权3项发明专利以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方向二:仿真科学与工程

面向建筑设备和工业过程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建模、仿真及系统信息处理、多变量协调控制等智能控制算法研究;基于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建筑节能优化控制理论研究;基于BIM数据驱动的大型建筑环境三维建模、仿真及大数据分析;基于GIS的道路、建筑物、车辆、人员等的图像识别、目标跟踪、路径优化、综合调度等的建模、算法研究及仿真。紧密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5G等先进技术,结合我校建筑类学科特色,使信息技术与建筑、电气、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解决该学科方向的理论分析与仿真问题。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科研项目10余项。

方向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面向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环境监控与故障诊断、实时专家系统、智能决策可靠性理论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装备制造系统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与云计算技术、最优化策略、流水线加工装备工艺等技术;自动装置的研制与产品化、工业机器人研究与应用、新型传感技术与新的测量方法、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现代检测理论、软测量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微信号检测与处理、数据分析与信号提取方法,满足智能建筑工农业生产的控制、监测、计量、诊断分析等实际需要。发表的众多研究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攻关课题,为天津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方向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面向建筑领域内空调、供热、燃气、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研究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性能指标、降低运行成本和能耗的实际需求。本研究方向在建筑设备、建筑机器人、建筑能源系统等方面,主持完成/在研省部级项目4项,及企业合作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以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

2.2师资队伍

学位点共有4个培养方向,培养方向带头人均具有教授职称,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独立指导过2届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每个培养方向的学术骨干数量均不少于10人,均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5人,博士学位教师34人,硕士生导师共计1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7支,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每个学科方向均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有博士学位者不少于5人。

学位点已形成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

2.3科学研究

5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完成/在研省部级项目25项;主持完成/在研厅局级项目22项;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126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3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第一完成单位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4教学科研支撑

学位点秉承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理论与应用相辅相成的学科发展模式。依托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现代制造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等4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及4个研究生实践基地,结合天津市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区域产业技术需求,围绕建筑智能化和智能控制等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将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用”联动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科研课题、指导教师和实验条件,通过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近几年,学位点以各个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邀请日本电脑鼠国际竞赛组委会秘书长中川友纪子女士、天津大学何改云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张俊霞教授、天津鼎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闫维佳高工、天津工业大学徐国伟教授等十几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本专业学生做学术报告,受益学生达500余人次。

2.5奖助体系  

学位点统一执行学校奖助办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等一系列奖惩等政策办法,成立评奖评优评审组,确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保障研究生学习、生活权益。学位点学生享受奖助情况如表1所示:

学位点近年来研究生奖学金覆盖情况统计表

年份

国家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



年级

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

三等奖学金

四等奖学金

金额

覆盖比例

金额

覆盖比例

金额

覆盖比例

金额

覆盖比例

2018-2019学年

每学年学院可有1人参评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每人每年20000元

一年级

8000

一志愿考生或本科毕业于 985、211院校的考生

4000

其他考生

——

——

——

——

二年级

——

——

——

——

——

——

——

——

三年级

——

——

——

——

——

——

——

——

2019-2020学年

每学年学院可有1人参评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每人每年20000元

一年级

8000

一志愿或者本科毕业于985.211院校学生

4000

其他考生

——

——

——

——

二年级

10000

10%

8000

20%

5000

30%

3000

40%

三年级

——

——

——

——

——

——

——

——

二年级

10000

2%

8000

5%

5000

10%

3000

83%

三年级

10000

10%

8000

20%

5000

30%

3000

40%

三、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2020年报考本学位授权点考生人数4人,招生计划17人。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建立符合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的选拔机制,学位点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1)改革初试内容。着重考查考生对电路理论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控制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2)强化复试考核。在初试考核基础上,重点考察考生对电子技术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的灵活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基本电路实践问题的能力。3)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公开要求,按照要求学位点准确、规范、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复试录取办法、复试录取名单等招生工作重要内容,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至今无投诉。

3.2思政教育

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基于最新的国情研究成果,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略的理解和认识;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着力阐述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力求增强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注重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毕业论文选题均融入思政元素。目前,已建设《随机过程》一门校级思政课程。

配备了研究生年级辅导员,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采取分年级的管理方式,拓展组织育人阵地、载体和平台,强化党、群、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形成组织协同育人的组合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做好学生奖助贷、评奖评优、活动指导、就业、宣传等工作,在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成立了学硕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书记为专职辅导员;支部以专题报告、党课、谈心谈话等方式,培塑学生理想信念,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将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教育管理“一人一档”制度,完善考核考察机制,夯实党员发展基础,高质量完成了党员发展工作;持续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其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

3.3课程教学

1)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学位点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专业拓展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第二外国语不计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6学分,不少于3门;其它环节4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实验技能课或工程实践1学分;实现将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1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授课教师

职称/学位

开课学期

1

现代测试技术

专业必修课

32

赵坚

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2

矩阵论

专业必修课

32

杨帆

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3

数值分析

专业必修课

32

张静梅

讲师/博士

秋季学期

4

线性系统理论

专业必修课

32

苏刚

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5

随机过程

专业必修课

32

杨帆

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6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专业必修课

32

潘雷

教授/博士

春季学期

7

智能制造技术

专业必修课

32

汪文津

副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8

噪声检测与控制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王莉静

副教授/博士

春季学期

9

振动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专业选修课

32

王莉静

副教授/博士

春季学期

10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潘雷

副教授/博士

春季学期

11

DSP原理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32

苏刚

教授/博士

春季学期

1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专业选修课

32

庞毅

讲师/博士

秋季学期

13

机械故障诊断学

专业选修课

32

汪文津

副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14

论文写作

专业选修课

16

王首彬

教授/博士

秋季学期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响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培养控制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立足天津及京津冀区域人才需求,通过开设线性系统理论、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智能制造技术等课程,动态响应行业人才需求。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升教师热情。实施师生互评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教材建设情况

对授课教材选用非常重视,成立了由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位点教材建设工作小组,对开设课程使用教材进行严格审核,优先选择“马工程教材”,其次为国家级规划数材。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教材建设目前部分课程授课教师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课件和授课讲义等素材,正在积极推进出版教材工作。

3.4导师指导

导师选聘。按学校要求制定了学位点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选拔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把控研究生导师质量。

制定了年度指导教师团队组建实施细则,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经验丰富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导”的作用,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训。建立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培训制度,年培训不少于10次;建立了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年培训不少于5次;建立了学位点师德档案,每年度签署师德承诺书。

考核。建立了新导师聘用和导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上岗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建立了导师招生指标分配实施细则,根据考核结果和当年完成业绩情况进行招生指标分配。建立了指导教师团队年度考核实施细则与导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从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等多维度进行评价,采用自身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角度对指导教师团队和导师进行定期考核,有效促进了导师队伍建设。

3.5学术训练

培养成效。强化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建设,成果质量持续提升。学位点获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信作者)天津城建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研究生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导师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件、取得软件著作登记权13件。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人次。

制度保证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实验技能课或工程实践环节落实情况良好。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多种学术活动,其中进行学术报告次数不少于2次/人;研究生全员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等科研工作,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全员参加社会实践,去企业、科研部门或工程单位参加生产、研发或管理工作。

经费支持。根据《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研究生业务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每年为研究生培养拨付培养经费。学位点制定了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在账经费数量是增加指标的因素之一,鼓励导师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数量。

3.6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为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学位点组织的学术活动;参加了学位点组织的“学术沙龙系列活动”5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术问题,提升学位点的学术氛围。组织学位点骨干教师围绕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关行业热点展开“学术报告系列活动”5次,助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提升,并与学生分享、交流研究经验和心路历程。组织学位点学生主讲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学术研究体会,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知识更新。

3.7论文质量

加强了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持续提升。研究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显著增长。

制订了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等制度性文件,通过学院督导和学术分委会严格把关写作发表和学术规范,承担学术监督和学位评定责任,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强化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各环节的督导和监控,对学位论文开题等环节的要求持续改进,导师与学生紧迫性显著增强,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3.8质量保证

落实学位授予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设有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等组成的学术分委会、学位评定分委会,设有1位专职辅导员、1位专职组织员、1位班主任,设有2位秘书负责学位点管理服务。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制定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导师及学生双选办法,严格执行入学培训、奖学金评定、开题及分流退出机制。由各级评教、问卷调研、座谈会等形成反馈,教学目标及质量持续改进,保证了全过程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制订了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等制度性文件,通过督导和学术分委会把关写作发表和学术规范,并承担学术监督和学位评定责任。存在问题反馈至培养环节形成持续改进。

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立了师德师风评议与导师培训制度,施行导师“岗位”选拔制度;建立了导师考核制度,明确导师选拔、考核、激励与淘汰机制。

健全处置学术不端机制。制定了学术不端管理规范、处置办法和宣讲制度,坚持“零容忍”;完善了申辩申诉处理机制,运行期内无学术不端行为。

3.9学风建设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有2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获批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发挥他们的激励示范作用,在研究生中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学校制定了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管理条例,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学位点也定期开展针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教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和学术行为,每年开展不少于10次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学位点无学术不端行为。

3.10管理服务

学位点配备研究生专职管理人员,设研究生教学秘书1名、专职辅导员1名、设班主任1名、专职组织员1名,成立研究生学硕党支部,配备党支部书记,负责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活动。

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如《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天津城建大学学生申诉处理暂行办法》《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等,学位点严格执行,保障研究生学习、生活权益。

通过调研、座谈、下宿舍等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研究生对教师指导和服务、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习环境、实验室环境、各类公共设施、学生活动、奖惩制度等方面满意度较高。

3.11就业发展

尽管学位点还没有毕业生但学位点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座,帮助学生强化生涯规划意识养成。采用辅导员+导师+学生朋辈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意向调查、未来就业去向分析,解读常用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了解探索职业世界指导类教育活动的方式,列举优秀学子赴基层就业、重点单位就业案例,分析不同岗位求职策略和不同行业、职业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四、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学位点近5年来科研水平逐年提升,持续向好。依托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以企业科技特派员为抓手,结合天津市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区域产业技术需求,在工业自动化、建筑智能化、智慧城市、建筑施工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5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完成/在研省部级项目25项;主持完成/在研厅局级项目22项;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126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3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第一完成单位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4.2经济发展

学位点秉承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理论与应用相辅相成的学科发展模式,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以企业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成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学位点将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学科骨干派驻业内企业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2019年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22人次,2020年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15人次,共获批天津市特派员项目12项。2019年以来,学位点共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共立项横向课题20余项,到账经费900余万元。

4.3文化建设

深入营造红色育人环境,将思政教育深融于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全环节,培养研究生的工程伦理、学术道德、专业情怀、文化传承使命感;并通过“融合创新”驱动下的研究生学科竞赛从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创造技法运用、创新技能运用四个方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将思想引领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

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举办了“学术沙龙系列活动”6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术问题,提升学位点学术氛围。组织学位点骨干教师围绕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关行业热点展开“学术报告系列活动”6次,助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提升,并与学生分享、交流研究经验和心路历程。组织学位点学生主讲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学术研究体会,促进了学生自我成长和知识更新。近3年,学位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人次,1人获优秀研究生称号。

五、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规划

5.1学位点存在的问题

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学科发展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目标挑战性。

研究生生源面临短缺的现状,对加强招生宣传提出了新要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数量需要找出新的对策。

学位点的建设刚刚起步,现有研究生管理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是学位点建设的下一步重要工作

5.2学位点建设规划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水平和培养能力,加强学科平台建设,结合学校、学位点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为学科平台建设提供可持续支撑。

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改善研究生研究环境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从而提高社会声誉;认真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报考数量和质量。

强化对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预审检查、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的管理持续改进,让导师与学生有更强的急迫意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学位点的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学位点研究生管理制度和文件,强化落实培养过程中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上一条: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度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城建首页] |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招生办公室]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Copyright © 2012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城建大学-机电楼406 邮政编码:300384